此次比賽大會收到103間中學交來近10,000份作品,經過評審後,獲得獎項的名單如下:
®
第四屆華服徵文比賽頒獎禮
本會舉辦的「第四屆香港中學華服徵文比賽」已順利完成。頒獎典禮於2021年10月23日會員大會後舉行。各得獎學生獲贈旗袍一件,合共25位獲獎同學接受旗袍贊助,並穿著該旗袍出席頒獎禮。
感謝馮振輝理事、馮瑞龍副主席、楊靜嫻主席、彭千華理事等策劃、聯絡及評審;並感謝何美鳳理事、黃志強理事、馬啟濃理事、朱宇副教授及龔元之博士評審作品。
香港樹仁大學 高級講師 華服徵文比賽工項小組評審 黃志強理事 於頒獎前報告是次比賽情況:
孔會長、楊主席、各位嘉賓:
香港中學華服徵文比賽至今已歷四屆,成為一年一度文教界盛事。許多
文化人、教師通過這比賽認識本會,從而加深了對國家文化的認同。感謝同
學以五彩筆,不只畫出彩虹,更呈現出絢麗多姿、色彩嬌艷的中華文化瑰寶,
讓國內外華人社區的線上讀者,見證特區青少年對祖國文化的熱忱和深度了
解。
過去兩年,受社會事件與疫情影響,學校一再長時間停課,惟參賽人次
持續攀升(今年初中組共收到近50篇作品,高中組亦有逾20篇)。此實有賴
參賽學校的校長、老師對活動鼎力支持,並出於對中華文化的熱愛,推廣華
服不遺餘力。
必須一提的是本會名譽會長孔憲中教授,對比賽始終關心,不單鼓勵獲獎同學穿著旗袍出席頒獎禮,親身體驗華服之美,更不吝向工作小組提出各種高屋建瓴的意見。在其指導下,比賽細則來年將有所革新,詳情不日公佈,期望大家繼續踴躍參與。
謝謝!
孔憲中會長致送感謝狀
投稿參與徵文比賽公開組的
孫鎮康先生接受
徵文比賽各位評審委員接受
積極帶領學生參加本屆徵文比賽老師 感謝狀
伊利沙伯中學 陳慧芬老師接受
博愛醫院八十週年鄧英喜中學
蔡怡老師接受
觀塘官立中學 袁家怡老師接受
五旬節聖潔會永光書院譚家倫老師接受
聖公會諸聖中學黃詠嫺老師接受
初 中 組:
鍾淑英校長(右)頒發
羅勤芳副主席(右)頒發
孔教學院副院長
孔浩光理事(右)頒發
冠軍 伊利沙伯中學
謝恬熙同學
亞軍 觀塘官立中學
區綺桐同學
黎雅麗理事(右) 頒發 優異獎
季軍 五旬節聖潔會永光書院 蘇曉晴同學
伊利沙伯中學 孫慧琳同學
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
林凱婷同學
聖公會諸聖中學 王子瑩同學
順德聯誼總會李兆基中學
司徒焯嵐同學
何美鳳理事(右) 頒發 優異獎
觀塘官立中學 何敏莎、湯碧珊、蘇雨苗、陸永波、陳欣儀、李妙情、曾莉芝同學
五旬節聖潔會永光書院袁天欣同學
高 中 組:
主席楊靜嫻校長(右)頒發
冠軍 博愛醫院八十週年鄧英喜中學
余婷婷同學
亞軍 五旬節聖潔會永光書院
劉懌嘉同學
香港理工大學專上學院講師彭千華理事(右)頒發
季軍 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
張嘉兒同學
香港樹仁大學 高級講師 黃志強理事(右)頒發 優異獎
五旬節聖潔會永光書院
戴欣琪、呂楚瑤、李俏霖同學
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
蘇韻蘋同學
鮑懋振理事(右)頒發 優異獎
伊利沙伯中學 李瑋姍同學
葵涌蘇浙公學 許曼云同學
中華宣道會陳瑞芝紀念中學
陳淑鈞同學
冠軍作品構思分享
第四屆香港中學華服徵文比賽
初中組 冠軍 作品構思分享內容
伊利沙伯中學 謝恬熙同學
大家好!我是伊利沙伯中學中三學生謝恬熙。
很高興能參加這次華服徵文比賽,並有幸參加是次頒獎禮。
接下來容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創作的過程。
人們都說華服是中華文化的象徵,華服最能體現到不同時代的中原人的生活與思想,以及歷史的沿革。例如漢朝的深衣反映當時的封建禮制,唐朝的襦裙體現當時思想開放,而明代服飾則吸收了元代服飾的特點,顯現當時的時代背景。在思考文章內容時,我也第一時間想到這一點。其實華服體現古人生活,正是因
為衣與人的生活緊緊相連。爲了方便工作,以及表達自己當時的想法,才有衣飾的變化。
想到這裏,基本上就決定了文章的主要內容。而後來在查閲資料的時候,宋代的雅韻和黃昇的介紹使我印象深刻,因而萌生了寫華服的錦綉與雅韻的想法。兩種看似截然不同的華服風格,不同年代的中國人,有不同的審美、不同的風格,但不變的是那對自身的要求,和對生活的熱情。
寫完華服的特質和人的關係後,我不禁思考:現今的華服去到哪兒去了?其實現代人的生活急促、追求快捷,也追求環保,華服衣袂飄飄、寬袍大袖的形象並不符合現代人的需要,甚至平添許多生活上的麻煩。那麽,華服到底何去何從?那次了解華服的工藝時,正好看到斜紋組織的示意圖,又覺得異常熟悉。轉念一想,原來是家中的枕頭套所用的編織手法。這使我驚嘆-原來華服的文化和工藝,早早融入到我們現代生活之中。我常盼望某一天能看見身邊的人都身穿寬袍大袖,但原來我們的生活,已經與它融為一體。
以上就是我文中的内容。接下來,我來解釋一下標題「依韻」。「人」和「衣」二字加在一起就成了「依」,代表人衣合一,華服能夠顯示出中國人的特質;而華服和中原人,共同創造了屬於中華民族的韻味。另外亦取依韻此詞的本意,就是在和詩上用原詩詞的韻部,但不用原詩詞的韻腳,就跟華服一樣,先今沒有完全承襲它的形,卻將它的精神和文化承傳了下來。
最後,這篇文章當然還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但在創作的過程中我真的認識了不少有關華服的知識,也曾思考華服的重要性,以及與我們現代生活的關係,可謂收穫頗豐。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多謝大家。
第四屆香港中學華服徵文比賽
高中組 冠軍 作品構思分享內容
博愛醫院八十週年鄧英喜中學 余婷婷同學
香港中華禮儀振興會名譽會長孔教授、
楊主席、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我是博愛醫院八十週年鄧英喜中學中五學生余婷婷。很榮幸能在是次比賽中獲獎,並在頒獎典禮上分享。分享之前,我想再一次感謝各位評審給予我的肯定,謝謝各位(鞠躬)。
當老師告訴我有華服徵文比賽時,我心情既興奮又緊張,興奮的當然是有幸參與如此有意義的徵文比賽,緊張的是,我國文化博大精深,華服意涵如此豐富多元,我該怎樣寫,才能在文章裡表現華服的深厚的內涵,而不是令華服的格局變小呢?
為了讓自己更了解華服的發展史和文化意涵,我花了不少時間作資料搜集。看過資料後,我更能深切體會到華服的文化意涵悠長博大,也因此更害怕下筆。但同時,如此美麗的事物又讓我躍躍欲試,特別期待能和大家分享華服,乃至我國文化的壯麗。
中華上下五千年,每個朝代的服飾形制各有特色,無論是秦漢時期的嚴實莊重,魏晉時期的飄逸灑脫,唐朝的奢華大膽,宋朝的婉約修長,還是明朝的沉穩大度,無一不令人著迷。所以我只好幻想自己遠赴西塘古鎮,細品一場華服盛宴,邂逅一位又一位的千金小姐、一位又一位的佳公子,還有那明知「死生契闊」,也要「與子成說」的才子佳人,探究他們身上的華服如何展現千金的溫婉大氣,公子的翩翩風度,還有才子佳人「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喜悅和滿足。中國文化的博大,是,縱使我們相隔千年,但仍然感受得到的真、善、美。更美妙的是,今天的我們,仍然有機會承傳這份宏大的華夏精神。但願,中華文化之美,在我們這一代的手上更能發揚光大,好讓這份真、善、美連綿不斷的延續下去。
在此,請讓我斗膽代表同學們向指導老師們致謝(鞠躬),也再次向比賽的各位評審致謝(鞠躬),同時,我也想向香港中華禮儀振興會致以謝意,感謝 貴會慷慨贊助同學們訂造旗袍,讓我們有幸親身體會、演繹華服之美(鞠躬)。我的分享到此為止,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