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言禮儀
- chineseliyi2005
- Jun 19, 2019
- 2 min read
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達到互相了解的工具,它是思想的物質外殼。語言要文雅、明確、簡練。文雅就是要符合禮儀,彬彬有禮;明確就是要明白、清楚、確定;簡練就是要簡短、精煉,一句話能講明白的,不用兩句話。講究禮儀的語言,要做到語氣柔和、言辭委婉,內容充實。一般地說文言文比較文雅、簡練,白話文比較淺明、通俗。
二 、稱呼禮節禮儀
人們在交往時都要互相稱呼,它必須表示出對人的善意和尊敬,它也反映出一個人的品格、修養。稱呼恰當與否,將影響社交是否成功。稱呼是給對方的第一印象,是交往前的敲門磚。
稱呼有一般稱呼,親屬稱呼,職位稱呼等。
一般稱呼
對男人通常稱先生,對未婚年輕女人稱小姐或姑娘,對已婚女人稱夫人,對婚姻狀況未明的女人可稱小姐。對男小孩叫小朋友,對女小孩稱小姑娘。對年紀大的老人,可稱伯父,伯母。對地位高的人,可尊稱閣下。文化大革命以前,大陸中國最流行的一般稱呼是“同志”現在已式微。
親屬稱呼
常見的有祖父 祖母、外祖父 外祖母,伯父 伯母、堂伯父 堂伯母、叔父 叔母、姨父 姨媽、哥哥 弟弟、姐姐 妹妹、堂姐 堂妹、表哥 表妹等等。
晚輩對待長輩,必須有禮貌和很尊重,處處畢恭畢敬。
不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狂妄自大、目中無人。應當時刻注意,不論是當面,還是背後在涉及長輩時,都要恭敬用尊稱,都不可以直呼名字。也不可以任意用呼喚的詞語:“喂,你來吃一杯茶。”要有禮貌說:“祖父,請您喝一杯茶。”
職位稱呼
在中國通常尊稱對方職位,例如 隊長、 科長、 主任、 營長、 團長、 處長 、局長、 廳長、 部長等等,通常一個職位,都有正副職位,為了表敬意,對副職也尊稱某某長,不出現副字。國民黨統治時代及古代,最客氣的稱呼是加一級,如當面稱某科長為處長。世界情況很複雜多變,尊稱用法很多差異,要查清楚慎重使用。
必須先了解各國的稱呼習慣,才能正確使用敬稱。全世界有二百來個國家,不可能有通用所有國家的統一的用法。本文僅能舉英美法德等國家的一般常用的用法和習慣為例略作說明。對地位高的官方人士,英國、法國等稱職銜加閣下或先生,例如“總統閣下”“ 部長閣下”“總統先生”“部長先生”或者“總統先生閣下”“ 總理先生閣下”。對沒有稱閣下習慣的國家,如美國等尊稱先生就行了。
Recent Posts
See All禮節,表示尊敬、祝頌、哀悼等的各種慣用形式,如拱手、握手、鞠躬、獻花等。再經由風俗習慣逐漸演變,再經過專門規定而形成的規則和儀式,就成禮儀。中國是有五千多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有卓越、優秀、豐富的傳統的禮節、禮儀,應該努力傳承,並且發揚光大。...
寫邀請信要注重禮儀,要熱情、要誠摯、要恭敬。邀請信在社交活動中應用廣泛。行文內容,主要有禮貌性的問候;說明邀請對方參加什麼活動及邀請原因;說明活動安排的程序、細節,表達希望對方光臨的懇切誠意。 收到邀請信以後,遵守禮儀必須及時答覆,否則就是失禮。...
進行胎教最典範、最成功的母親是太姙(周文王的母親),她懷孕後十分重視胎教,嚴格遵守禮儀。 休閒時看到座椅擺放不整齊,就叫女僕把桌子、椅子擺好再坐下。吃飯時看到餐桌上的食物切得奇形怪狀,亂七豎八,有異味,便對使女說:“這些東西給沒有懷孕的人吃,給我另做切割規整,不加刺激性佐料...